宁德市慈善总会
NING DE CHARITY FEDERATION
新闻内容

弘扬慈善精神 培育慈善理念 表彰慈善人物打造慈善园区

作者: 宁德市慈善总会 时间:2021-07-23

宁德市慈善总会建设柘荣县仙岭村“中华慈善文化园”侧记

  为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聚慈善力量,丰润道德滋养,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我会筹措各类资金1200多万,在明朝慈善家郑宗远故里---福建省柘荣县楮坪乡仙岭村建设“中华慈善文化园”,项目总占地面积3000多亩,分一、二、三期建设,一期项目2013年动工,建设有“善”文化主题公园,郑宗远慈善广场,郑宗远纪念堂,海峡两岸慈善文化大讲坛、“慈湖”、“善井”等10多个景点,举办了六届宁德市慈善文化节,吸引10多万人到该村接受慈善文化教育,郑州、杨州慈善总会到基地参观考察,2013年5月被宁德市慈善总会授予“宁德市慈善文化教育基地”,2016年10月被宁德市委宣传部授予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5月被福建省慈善总会授予“福建省慈善文化教育基地”。

2017年5月4日福建省慈善总会授予柘荣县仙岭村“福建省慈善文化教育基地

dd25bee8fc3bcad4d8a392a5b5e9a84c.jpg

2013年举办首届郑宗远慈善文化节


  一、建设“中华慈善文化园”目的和意义

  1、从国家层面来看,建设慈善文化园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慈善事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慈善文化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慈善文化,既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也是对现代文明的弘扬,所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负责等历来为人民所称赞,传承和弘扬慈善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古往今来诞生了众多慈善家,但他们分散于各地,不便于民众祭拜瞻仰。我们将全国慈善家集中建设在一座山上,可以弥补这一遗憾。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的传承,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它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基地、全国慈善文化教育基地。

  2、从省级层面看,建设慈善文化园是建设福建慈善大省的客观需要。福建是慈善大省,人文底蕴深厚,福建人民历来具有崇仁重义的价值取向,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一直较为活跃, “乐善好施”是福建精神之一,全省涌现出一大批很有影响力的慈善家。建设慈善文化园,有利于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慈善、参与慈善,有利于在全省提倡、支持和鼓励乐善好施、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友善精神,有助于人们在善行义举中不断累积道德力量,为建设新福建提供精神动力。会长缪耕山多次前往省慈善总会汇报由柘荣县承办两岸慈善文化节,并经福建省慈善总会同意,列入2017年工作计划,写入省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工作报告,原文如下:我会拟通过支持“宁德市慈善总会筹办首届海峡两岸(福建柘荣)慈善文化旅游节、第二届宁德市慈善文化旅游节暨第四届郑宗远慈善文化旅游节”,在柘荣县建设“海峡两岸慈善文化交流基地”等,加以推动,目的是加强两岸青年的交往,培育慈善理念,弘扬福建精神。

  3、从市级层面看,建设慈善文化园是宁德弘扬“闽东之光”的着力举措。宁德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优良传统。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这篇文章中,把包括慈善文化在内的闽东文化,称为“闽东之光”。他说:“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因此,弘扬慈善文化也是一种“闽东之光”。建设慈善文化园,有助于弘扬慈善精神,培育慈善文化,树立慈善楷模,营造慈善氛围,推动慈善事业发展,造福大众、共促和谐。

  4、从县级层面看,建设慈善文化园是柘荣县“中国孝德文化之乡”品牌建设有效延伸。柘荣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历史名人文化渊源流长。马仙孝感动天、以孝升仙,是古代帝王“以孝治天下”的典范。千古廉吏陈桷、万历重臣游朴、明朝开国功臣袁天禄、明朝慈善家郑宗远等柘荣历史名人的孝德故事,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千百年来始终发挥强大的育人树德作用,2015年被中国伦理学会命名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全省首个)。建设慈善文化园有助于进一步放大“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的品牌效应,提升柘荣对外影响力。

  5、从乡村两级层面看,仙岭村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建设慈善文化园具有广泛群众基础。郑宗远(1471-1559),字思明,号乔岳,柘荣县楮坪乡仙岭村人。他年轻时就善治其家,勤创家业,富甲一方,但他富而好施,尤其热心公益事业。他将全部家产都用之于扶世济贫修路架桥,深得世人传颂。郑宗远开凿一条从柘荣---福安---寿宁的石路数百里,通往浙江泰顺境内长达数百里的石路,途中建桥梁、凉亭10多座。建渡口、置渡田、盖渡寮、免收渡费。修路路途之长,桥亭之多,修路之艰巨,为全省独有,全国少有,人称“仙岭愚公”,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世宗朱厚熜为其钦谕恩赐七品冠带荣身,旌奖匾额“德义兼隆”。临终前留下“积才先积德,为人先为善”的祖训,把家中本剩不多的田租的一半,当作日后养护路、亭、桥、渡船的资金。其事迹先后被《福宁府志》、《柘荣县志》、《闽东名人故居》记载。为了纪念郑宗远乐善好施精神,仙岭村郑宗远后裔每年在郑宗远诞辰日(农历四月初九)举办民间“祈福节”,组织全村老小义务维修郑宗远慈善路,全村群众通过这种仪式来追忆和传承郑宗远慈善精神,让慈善精神渗入村民生活中。我会总结仙岭村群众纪念郑宗远经验做法,连续六年在农历四月初九(郑宗远诞辰日)举办宁德市慈善文化节暨郑宗远慈善文化节。实践证明,通过这种“盛大仪式与庆典传播”,进一步唤醒人们对慈善传统认同与继承,使人们具有文化使命感,自觉保护传承慈善文化。

  二、建设“中华慈善文化园”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充分认识了闽东之光,并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使更多的人---外地区、外省市的朋友,海外的朋友,也对闽东之光有所了解,大家就会向往闽东,热爱闽东,把心血汗水浇灌在闽东。”慈善文化是“闽东之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闽东人民续写新辉煌的动力源泉。慈善文化园的指导思想是:牢记嘱托,坚持“团结全国慈善人士,利用全国慈善资源”工作思路,深入挖掘闽东慈善资源,充分发挥“慈善文化园”载体作用,展示好、宣传好“慈善家”的感人事迹和优良品德,努力将慈善文化园打造成集瞻仰、研学、教育实践、观光旅游为一体全国首个“善文化”主题公园,慈善文化研究基地,慈善人物评选基地,慈善文化交流基地,打造传承“乐善好施”福建精神宁德样本,全面提升“闽东之光”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ebd9ad385f54b2ad3cd001406bf19cad.jpg

2015年3月仙岭村贤为中华慈善文化园奠基


615694a4f89963cbdeacc99407fd8797.jpg

2017年5月4日,第二届宁德市慈善文化节在柘荣仙岭举办,嘉宾为中华慈善文化园一期揭幕


  三、“中华慈善文化园”主要景点

中华慈善文化园主要包括“慈善十景”,举办“两项活动”,建成“三大基地”。

  (一)、创建“慈善十景”

  1、一场:慈善文化广场:以明朝慈善家郑宗远“善”文化为主题的郑宗远慈善文化广场,占地2亩,投资500多万,其中仙岭村贤郑锦捐款100万元,2017年已建成高8.9米的明朝慈善家郑宗远塑像一座,每年作为慈善文化节活动主会场,搭建慈善文化交流平台,宣讲慈善文化,为慈善界人士开展慈善文化交流提供服务。

1305f381ea01e245483fe7cf11d3d292.JPG

2014第二届郑宗远慈善文化节上,仙岭村贤郑锦捐赠100万建设中华慈善文化园


6c5cac0fee5dbf7ea040c812036c2bc6.jpg

2016年首届宁德市慈善文化节在仙岭村举办,嘉宾为郑宗远像揭


  2、一园:慈善家塑像园。项目选址在仙岭村山头岗仙山天湖森林公园区域。利用现有仙岭村1000亩“宗远家茶”茶山,沿路沿山沿湖建设百名全国著名慈善家塑像。慈善家塑像布局依山就势,环湖而居,分布在森林中,茶山中,田园中,既有利于节省建设资金,也有利于节省用地,不占空间,保护青山绿水。雕像园设计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旅游规划设计师,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设计。慈善家雕像分布按年代可分为古代慈善家和现代慈善家。按区域可分为全国慈善家、福建慈善家、闽东慈善家。按不同分类标准分布,最后串点成线,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沿路建设慈善茶馆,茶座,茶亭,为游客提供慈善与茶文化沉浸式深度体验。沿路套种樱花、杜鹃花等不同季节开花的树种,全面绿化、美化、彩化、香化茶园。沿路石头上刻上历代慈善家名人名言。形成“有景可观、有茶可品、有香可闻、有花可赏、有道可悟”慈善家塑像园。慈善家塑像设计理念。慈善家塑像参照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做法,请雕塑界名家设计,永久陈列在公园中供世人欣赏。雕像基座前方颁奖词请宁德市作者协会作家撰写,由当代中国书法大师书写。雕像基座后方刻善字,请不同名家书写,与百善园相呼应。雕像基座左方刻一个孝字,请不同名家书写,与柘荣是中国孝德之乡相呼应。雕像基座右方刻一个寿字,请不同名家书写,寓意行善者长寿,与柘荣是中国长寿之乡相呼应。


6bbdf3b37963c91ffff5650b9ee91ead.JPG

“牛池湖”传说


d0e73ed38d1092c0f6b732914cee98c6.JPG

善井


17e37a77f20f86e210a5cb42e71d738f.JPG

2021年中华慈善文化园二期开工,嘉宾为千亩宗远家茶揭幕


  3、一博物馆:闽东慈善博物馆:由郑宗远故居改造而成,拟建成集研究、收藏、保存、展示和交流功能为一体的弘扬闽东慈善文化的历史博物馆。

  4、一廊:慈善文化长廊。精中选精的慈善家之名言(格言),将由当代中国书法大师书写,再精心刻在高大的石碑上,供游人阅读、思索、醒悟。

74aec575a4f42320236d500c71ffd09b.JPG

慈善文化长廊


  5、一堂:慈善家纪念堂。柘荣县是国家生态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生态环境良好。仙岭村已建设慈善家郑宗远纪念堂、展示郑宗远一生行善的主要事迹,配套建设慈湖、善井,养身公寓,康养步道,与森林康养相结合,融合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形成养身、养老、养心、养德的慈善家康养乐园。在柘荣县建立有机食品基地,为慈善家养老提供优良生态环境和良好有机食品。

36c4aee4d1eb80cfd6f6ca554591c38f.jpg

郑宗远纪念堂


  6、“一图书馆”:慈善主题图书馆:收藏慈善家名人名家巨作,企业慈善家个人著作,记录手稿等。采访、收录、征集等方式存放可收集到的慈善家创业档案,以拍摄微电影,视频号,抖音号形式,以纪念方式宣扬普世价值,影响和激励更多在路上创业者、年轻人树立正确慈善观。山林间阅读、高山上凝视浩瀚苍穹,以一种全新的体验和视角,修心养性,品茶论道。

  7、“一街”:慈善文创一条街。沿仙岭村104国道两旁,按徽派建筑风格,沿街建设慈善文创旅游产品一条街。将原有建筑进行统一规划,重新设计,白墙黑瓦,飞檐朱栏,雕粱画栋,保持建筑色彩整体的素雅与和谐。开发慈善茶、慈善家纪念章等系列旅游文创产品。   

  8、“一路”:重走慈善路。郑宗远慈善精神一直在鼓励着仙岭村郑氏后人在做好事,做善事。仙岭村民每年在郑宗远诞辰之日都组织全村老少,修缮郑宗远修的福宁古道,除去路边杂草,清理路边水沟,这个传统一直保留至今。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重修当年郑宗远的路,已没必要,也不现实。但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增加游客体验感,参与感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修缮郑宗远一段路,让游客重走郑宗远慈善路,体验当年在设备非常简陋的情况下,修路的艰辛,却是非常必要。这段路,初定为仙岭村到榴坪自然村的一段老路,长2公里,步行20分钟。与榴坪村库区、三溪交汇、郑宗远修建的日月桥等景点结合起来。

  9、一溪(榴坪溪):慈善名人名言溪。有水就有风景。沿榴坪溪边直修一条道路到达楮坪乡政府游客服务中心,选择溪中石头刻上以善为主题的名人名言,形成闭合旅游线路,并可在榴坪溪畔夜营,烧烤,进一步增强“慈善文化园”游客体验性。

  10、一带:柘荣县慈善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旅游带。本着共创共建,融合发展的思路,联合仙岭周边六村共建慈善红色旅游带。通过诗画湖头生态村、闽东特委楮坪会议纪念馆、仙岭“慈善文化园”、洪坑“红色土楼”、社坪“西竹岔战斗战地”、苏家洋“红色基地”为核心资源,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文化内涵,串点连线成片,共创慈善红色乡村振兴旅游带,把楮坪乡建设成慈善文化+红色文化+生态康养为一体的全国首个慈善文化特色小镇。

  (二)、举办两项活动

  11、一节:宁德市慈善文化节。将郑宗远诞辰日(农历四月初九)确定为宁德慈善日,举办一年一度的慈善文化节,作为慈善文化交流盛会,对慈善人物进行表彰,以典型人物带动慈善事业发展。

  12、一讲坛:两岸慈善文化大讲坛。2017年由仙岭村郑氏宗祠改造而成,投资200多万,已建成。2018年成功举办首届两岸慈善文化大讲坛,邀请海峡两岸民间慈善文化交流热心人士游岳勋到场演讲,促进两岸慈善文化交流。今后要邀请全国慈善家、学者专家荟萃一堂,畅舒己见,奔放智慧,友好争鸣。

f3ef11b70f9a2e92cc28ce5f81925e4e.JPG

2018年举办两岸慈善文化大讲坛,嘉宾为乐善好施揭牌,嘉宾合影


e213215c45253acfd70fe58ec81ac4cd.jpg

宁德市慈善总会会长缪耕山为仙岭题词“慈善文化节发源地”


da3f18784fe6d2c56671bf2b44e10989.jpg

2019年举办第七届郑宗远慈善文化节,郑宗远后裔诵读家风家训


  (三)、建成“三个基地”

  13、慈善文化研究基地。利用楮坪中学举办慈善文化夏令营,“我是小小慈善家”主题队日活动,建成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组织编写贴近百姓需求、通俗易懂的慈善读本,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加强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定期举办各种专业性、高层次的“慈善文化研讨会”。

  14、慈善人物评选基地。深入开展“十大善人”、“慈善人家”评选活动,宣传好人好事,乐善好施的慈善人物,树立向上向善道德取向。

  15、慈善文化交流基地。慈善文化园将突出青少年慈善文化教育,海峡两岸慈善文化交流为主题,定期举办慈善文化节,两岸慈善文化大讲坛,全力推进海峡两岸慈善文化交流。 


宁德市慈善总会 版权所有 电话: 0593-2313788
闽ICP备11011000号-2
技术支持: 福建众联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